我国水产养殖种类资源丰富,具有一定养殖规模的养殖品种550种,其中已经审定通过的新品种有215个。但是与其他水产养殖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水产良种对水产增产的贡献率仅有25%-30%左右,很多水产养殖物种仍停留在原种的阶段。什么叫良种?什么叫原种?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它们与水产动物育种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水产动物育种工作呢?在本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你会对水产多宝鱼、鲈鱼、对虾和扇贝等是我们餐桌的常客,但是最初这些品种对大众消费者是可望而不可即。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等技术,水产动物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了大菱鲆“多宝1号”、“丹法鲆”、“中科红”、“优鲈1号”、“湘云鲫”、“湘云鲤”、异育银鲫“中科5号”、黄颡鱼“全雄1号”等多个新品种。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因编辑和基于全基因组信息的育种技术在水产动物育种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些新的育种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技术有什么区别?是否能够替代传统的育种技术呢?想要了解其中的奥秘,请跟随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动物育种课程团队讲授的课程寻找答案,探索和收获更多的知识宝藏。
田雪,女,河北邢台人,博士。2013年获博士学位。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动物体色遗传机制调控、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在"BMC Genomics"、"gene"、"RNA"、《水产学报》、《水生生物学报》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主讲课程“水产动物育种学”、“遗传学”,河南省教学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