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忆”课程以中国文化为思想元素,以传承国家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为宗旨,运用社会记忆、文化记忆等理论,以历史档案、图籍文献、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说、传统节日、传统服饰、历史文化遗迹、革命纪念地等为具体考察对象,解释和揭示中国记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表现形态、复杂的历史演化与时代特征,研讨国家记忆在国家认同、历史传承、文化发展、民族凝聚、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并结合当代社会变迁,分析国家记忆资源传承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探索思考国家记忆的传承保护策略。课程分为“宅兹中国”“历史印记”“经典崇拜”“镇国重器”“礼仪之邦”“炎黄子孙”“家国团圆”“华夏衣冠”“风华国乐”“民族脊梁”“时代音符”等十多个专题,各专题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贯通、构成体系,揭示“中国记忆”与中国文化特质,阐释“中国记忆”的时代价值,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对国家记忆特质、历史演化与现实价值的认知,“为国家留史,为民族传魂”,感知“中国”历史之厚、人文之美、气象之大,培育学员作为炎黄子孙“中国人” 的“中国魂”“中国心”“中国情”和“中国梦”,成为中国记忆的守护者、传承者和建设者。
丁华东,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文献编纂、电子文件管理等。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在档案记忆、档案学理论范式、电子文件管理等方面形成一定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