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本课在国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部署框架下,致力于提升古籍保护意识和古籍保护水平,发挥古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古籍保护与修复一直是冷门行业,古籍修复师是最具代表性的大国工匠,本课以古籍修复师为中心,讲述古籍保护的故事、例举珍本古籍的修复、展现传统修复技艺、彰显古籍保护的中国智慧,从而“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课是一门面向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献保存机构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古籍保护通识初阶课程,讲授古籍保护之真(知识)、善(轶事)和美(艺术)。期望通过了解古籍保护与修复、了解书籍,从而与书结缘、与古籍保护与修复结缘。第1和第2讲作为导语,介绍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古籍和文献,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基础。第3和第4讲,以大国工匠和文明守望为主题,讲述古籍修复师和保护中华古籍的故事。第5和第6讲,继续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古籍保护的中国智慧和古籍修复的传统技艺。第7、8、9讲以中国古籍和西方精装书样书制作为主题进入古籍修复的实践现场,让我们动起手来。第10讲作为结语,介绍古籍保护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女,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逸仙学者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信息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入选教育部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讲教师,广东省及中山大学教学名师。